酒后用“智驾神器”开车获刑,别让“小聪明”毁了“大安全”

社会公众应引以为戒,从典型案例中看清红线、听清警钟,自觉拒绝“智驾神器”,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

喝酒不开车,开车不喝酒,是一条驾驶“铁律”。然而今年来“智驾神器”发展迅速,让很多人心里生出一丝侥幸。

据潮新闻报道,近日,杭州一男子酒后使用“智驾神器”骗过方向盘检测,自己在副驾驶睡觉,车辆在主驾驶位无人的情况下行驶了20分钟。所幸夜深车少,未造成严重后果。事后,司机被判犯危险驾驶罪,处拘役1个月15日,并处罚金4000元。

图片

↑路面监控画面。图据临平检察

平心而论,这起案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。即便司机坐在主驾驶位,双手脱离方向盘,使用智能辅助系统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,也应当被追究法律责任。从目前技术看,社会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“全自动智驾”,即便是L2级的辅助系统,也需要人车共驾。就这起案件而言,当事人处于醉酒状态,坐在副驾驶位,把“智驾”简单等同于代驾,法律责任更是无可推卸。

科技是一把双刃剑,用对了多有裨益,用偏了反受其害。表面上看,车主在方向盘上加装一种被称为“智驾神器”的配件,让系统误以为驾驶人员的双手未脱离方向盘,使车辆持续保持无人驾驶状态。问题是,这种欺骗系统的“招数”,以削弱车辆安全防护为代价,不仅在事实上增加了道路交通的危险度,更凸显了违法者的主观恶性

2023年,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、司法部出台《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》,明确规定具有“血液酒精含量不满150毫克/100毫升”等情形的,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、危害不大,不认为是犯罪,不追究刑事责任。本案中,经检测,王某某血液中乙醇含量达114.5mg/100ml,尽管未超过150毫克/100毫升,但鉴于其曾于2024年7月因酒后驾驶机动车被行政处罚,再综合使用“智驾神器”情节,王某某最终被追究刑责,并不奇怪。

当法槌落地,更应反思根源。令人遗憾的是,记者发现,在电商平台上,不少商家正在公开售卖所谓“智驾神器”“智驾免打扰模块”“智驾魔盒”等商品,有的销量过百。而且,安装程序非常简单,按照商家的安装视频,“只需将白色模块接入方向盘内部的插头,即可实现安装”。目前,出事的仅是王某某,而那些同样使用“智驾神器”的人,也可能步其后尘,在危险的边缘越走越远。

综合来看,遏制“智驾神器”的乱象,还需要在个案审判、严厉打击的基础上,加大综合施治力度。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,及时查处作弊工具的生产者、经营者,包括网络平台,根据法律规定采取“报警”“下架”等措施,让这本“灰色生意经”念不下去。从技术上看,智能汽车生产厂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,加强反智驾神器技术,避免他人轻易改装。社会公众也应引以为戒,从典型案例中看清红线、听清警钟,自觉拒绝“智驾神器”,别让“小聪明”毁了“大安全”,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。
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柳宇霆